——南京战疫记·第五期
本期执行:六合在线
01夫妻缘起“非典”,如今共战“新冠”——南京江北人民医院
17年前的2003年,是古忆和刘燕相识的年份。那一年春天,非典肆虐。彼时,古忆和刘燕同在一家医院实习,本不相识,秋日里,因“发热咳嗽”,古忆住到了刘燕实习的病区。
非典的阴影,让古忆一时间被“敬而远之”,可刘燕却带给了他天使般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个身着白衣的天使,自此走进了他的生活,也走进了他的生命。
17年后,当年两位没有毕业,仍需要前辈培养保护的医学生如今已成长为拥有丰富经验的白衣战士。一个成为心内科医生,一个成为肛肠科护士。
大年初三,两人正式确定双双加入防控小组之后,并肩站在了“冠状病毒”的面前,这一次,他们是最亲密的战友。
刘燕打了几通电话,把父母“哄”到了自己家。出于对家中老人和孩子的保护,夫妻二人决定自我隔离,把孩子托付给老人。
“家里的事有我在,你们就放心上岗吧!”老人们“撵”着他们出门,虽然行动上将孩子们“拒之门外”,但说的话却让古忆一个大男人差点落了泪。
“同是抗疫好战友,道声辛苦偕白头”。如今,夫妻俩双双站在了前线,保卫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古忆写了这句话,送给了刘燕。
17年了,他们彼此依旧深深相爱,也爱着他们共同坚守的医疗事业!
02战疫前线,90后在快速成长——中大医院江北院区
90后,被长辈们深深呵护的年轻一代,他们没有经历过先辈的艰苦岁月,没有经历过太多的艰难险阻。疫情来临,他们却担起重任,穿上防护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一场战役,让他们快速成长。
李宗育:1992年12月出生,中大医院江北院区CCU护师,支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为了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如无特殊用药,会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可每天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手套增加了穿刺的难度,为了增加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她增加弯腰的时间,找准血管,确保一针见血。下班之后她戴上手套,在自己的血管上触摸,找手感,总结经验,再运用到临床操作中,看似简单的操作,在生病的人看来就是一份信心。
吴罡:1995年8月出生,中大医院江北院区ICU护师,支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在武汉的这两周,是他经历过的最快最特殊的两周,除了休息,每天都在工作和学习中度过。
厚厚的防护服,层层的口罩、眼罩,大大增加了不舒适感和操作难度。以前他一直很信任自己的操作技术,可这次让他发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些外界因素,燃起了他的好胜之心,有一个病人出现了休克症状给予了大量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血压,需要留置动脉导管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因为休克状态,动脉搏动非常弱,几个老师轮流上阵都失败了,他们让吴罡来试一试,动脉穿刺是常规操作,可是由于特殊情况难度特别大,他也有了紧张感,评估,定位,消毒,穿刺,没有太多的犹豫,一针见血,他很庆幸自己的“运气”,病人的血压波形出现在监护仪上时,他松了一口气...
03陈晨,江北院区最美丽的白衣天使——江苏省中医院江北院区
“党员干部牢记嘱托,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我”,这是一名普通党员内科护士长陈晨的最普通的话语。
她早早就把女儿丢给远在泰州的父母,从1月23日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一枪”开始,每天“战斗”在工作岗位上。1月27日,她郑重地向领导提交了“请战书”。2月2日,主动请缨上了预检分诊。早上七点半到岗,每天应对1000多人次的门诊量,为了节省宝贵的防护物资,一口水都不敢喝,嗓子早就哑了。不论多么辛苦,绝不遗漏任何一个“可疑”的患者。
2月4日晚上她接到通知,带领医院的年轻党员护士任露露支援区疾控中心。第二天上午到区疾控中心立马投入采样工作。支援兄弟单位不仅要面对比医院更大的风险,而且相当一段时间不能回家。
每天跟着采样车穿梭在六合区的各个乡镇、大街小巷,遇到采样车不够用时,她毫不犹豫驾驶着自己心爱的私家车投入到工作中,回到住处是凌晨已成为常态。
元宵节那天,陈晨和女儿视频,一句:“妈妈,祝你节日快乐,我想你了”,陈晨瞬间眼泪决堤...陈晨的爱人也是江北院区的外科医生,他们用双倍的承受和付出,共同成为逆行者!
喜欢舞蹈的陈晨是江北院区最美丽的护士,这些天护目镜和口罩在她漂亮的脸庞上捂出了深深的勒痕,爱美的她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淬炼成真正的“最美护士”!
04李萍,为大爱勇敢“逆行”——六合区人民医院
2月9日晚李萍抵达武汉机场,凌晨1:30,她终于安顿了下来,躺在酒店的大床上,她慢慢忘记了路上的舟车劳顿...
醒来后她接到通知,下午2点到医院培训。坐上专门接送的公交车,一路上看不到什么人,之前她是通过新闻了解被封城的武汉,但当她亲眼看到这个城市时,才体会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下午5点半回到酒店,领导说晚上可能就要有同志开始投入工作,她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在等待的过程中,临时排班出来了,她要和另外四名同志上当天零点到4点的班,这对于多年不上夜班的她来说,着实担心,担心不能很快适应,担心体力跟不上。
夜里10点半,她里面穿着一套手术衣,外面穿了一套冲锋衣就出发了。这是第一次到病区,李萍今夜的任务是收治已确诊的新冠病人。可摆在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穿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都是能多紧就多紧,穿戴好后,她早已一身大汗。
2月10号凌晨12点半,病人陆陆续续的来了,她热情主动地迎接病人,好像已经忘了这些病人都是有传染性的。安排床位、测量生命体征、询问和记录病史、吸氧、上监护、给病人接水倒水。病人基本收完后,她才稍微放松一点,累了就坐在走廊的椅子上闭一闭眼。
凌晨4点半,她贴身的衣服已经不知道湿了多少次,护目镜也花了,耳朵压的疼,她感觉有点喘,但还能坚持。到了下班的时间脱完防护服后,同事告诉她她的鼻子快破了,她只是笑笑说:没想到我的皮肤这么嫩啊。
我们将4家医院再浓缩,4个故事再精编,力争用几分钟让你感受到这些超级英雄义无反顾守护祖国山河无恙 。这仅仅只是这场战“疫”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人直面危险,不曾退缩,时刻待命。致敬每一位逆行者!
我们坚信“一切小别离,都有大团圆”。
本期执行:六合在线
指导单位:南京市委统战部、 南京市委网信办、 南京市卫健委
主办单位:南京新媒体人士联谊会、 南京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 江苏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